正文前,明源君有话先说:
微信又改版了!为了防止你错过每天的精彩内容,请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明源地产研究院”,进入公众号主页后,点击右上角的“...”,把我们【设为星标】!
【资料图】
近两年,地产行业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洗牌。很多千亿巨头遭遇业绩滑坡,还有一部分暴雷出险濒临出局。
目之所及,哀鸿遍野。
但在这行业最黯淡的时刻,也有一些发光者。其中既有地产国央企,也不乏优秀民企及外资企业。他们不仅守住了业绩,还加码投资力度,形成地产行业一股逆流而上的坚实力量。
这些房企都有谁?他们又凭什么坚挺?明源君梳理各类数据后,做出了以下总结——
仍然坚挺的三类地产民企
这两年,百强民企阵营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由于现金流吃紧,绝大部分的民企都在收缩战略,减少或停止拿地,同时采取区域合并措施,缩小投资力度。
可以说,这两年在投资及销售上没有减半的民企,已经领先了至少50%的同行;还逆势上升的民企,则是凤毛麟角。从机构的统计数据来看,这两年确实存在极少数仍保持在上升通道的佼佼者。
第一类,“背靠大树”的地产民企
例如,伟星房产。这家低调的房企,2022年公司拿地20宗,拿地金额达到243亿元;近两年总计在长三角拿了39块地,投资金额达到460多亿元。
销售方面的增速也是领跑众多同行。据克而瑞数据,2022年伟星房产实现权益销售额323.6亿元,同比增长18.19%。仅合肥一个城市,权益销售额就达到109.98亿元。
对于这家房企,很多人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提起它的母公司伟星集团,可能要耳熟得多。伟星集团是一家大型的综合型企业,拥有服装辅料、新型建材、光学制品、金融投资等产业,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伟星股份是辅料行业的龙头,主要生产纽扣、拉链等产品;伟星新材则是管材龙头,主要生产给排水PPR管。
行业内,这应该算是比较典型的一类房企——背靠强大的非地产母公司,在地产领域混得风生水起。同类房企如新希望地产、美的置业等,在这一轮的地产下行中,也普遍表现出比同行更强的韧性。
第二类,稳健型的老牌民企
有一类地产企业,入行时间较早,却一直保持在中等、中小规模阵列,即便是在行业快速上升期,也严守安全底线,不做过度扩张。虽然规模不大,却拥有扎实的产品底子,较好的市场口碑。这是它们穿越周期的重要的武器。
仁恒置地就是一个例子。
去年,百强房企的销售业绩整体下滑了40%左右,仁恒置地实现销售额776.9亿元,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非代建的销售金额为680.9亿元,较2021年同比上升14.3%。是为数不多的销售额正增长的民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仁恒置地的销售均价一直位于行业第一梯队,与滨江、绿城等并称为品质型房企的代表。去年,仁恒置地的销售均价再创新高,达到47498元/平方米,这与其聚焦一二线、走高品质路线的产品策略密不可分。
据克而瑞数据,去年仁恒置在国内新增土储153.1万方,同比上升23.2%;拿地金额为177.4亿元,同比下降21.6%。虽然拿地金额有所减少,但其0.3的拿地销售比例,仍远高于百强均值(0.18)。
第三类,区域深耕型房企
提到区域深耕,相信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想到滨江集团。近年来,凭借业绩稳、产品好、人效高等优势,滨江集团频频出圈,成为行业对标学习的对象。
在对2022年做复盘时,董事长戚金兴说,“不是我们猛,而是人家往后退的速度比我们快。”
2022年滨江集团的销售额略有下降,全年实现销售金额约1539亿,降幅约8%。
投资力度非常强劲。2022年滨江集团共拿地41块,拿地总金额733.5亿,权益拿地金额51%,也就是374.1亿。土地储备量位列行业第7,较2021年同期上升了15位。拿地规模超过了龙湖、碧桂园等规模型房企。
戚金兴总结,滨江能够胜出或者说能够坚守,靠的是“所有的思维形式和经营形式,没有舍近取远。”
杭州是滨江集团的发家地,也是其一直坚守的大本营。去年拿下的41地,就有38块位于杭州。
用戚金兴的话来说,“城市中心有得拿,就不到外围拿;杭州有的,尽量少到浙江拿;浙江有的,尽量少到长三角;长三角有的,就尽量不到全国拿。”坚持区域深耕,让滨江的半径、优势充分得到体现。
强势回归的港资房企
港资房企在中国房地产界是一支特别的力量。经历过金融危机洗礼的他们,普遍强调安全,投资克制,信奉行稳致远。
正是这批“保守”的港资房企,近两年在内地频频出手,与几近停摆的内地民企形成鲜明反差。
明源君留意到,在2022年房企新增货值排行榜上罕见的出现了一些港资房企面孔。
比如,宸嘉发展集团,2022年全年新增货值341亿元,位列行业第30;此外,入围新增货值top100的还有嘉里建设,新增货值238亿元,排第56位;嘉华国际,新增货值205亿元,排第76位。
内地一批房企潦倒之际,港资房企加紧补仓,完成又一次的逆周期操作操作。
比如嘉里建设在去年上海第四批集中供地中,便豪掷133亿元拿下了上海黄浦区核心地段的商住办地块。
这些房企不仅活跃在土拍市场,还积极加码资产收并购,趁机收割了一批优质资产。
排名上升最猛的宸嘉发展,除了在公开市场“买买买”之外,还扮演着“白衣骑士”的角色。
比如其在深圳的四个旧改项目:龙华区大布头项目、宝安区翻身项目、龙岗区述昌围项目以及守珍街项目是国华人寿转手过来的,而国华人寿则是通过收购福晟地产股权获得的这些项目。
去年,据媒体报道,宸嘉发展接手了阳光城位于长沙的一个地产项目,购入了成都锦江一宗地标性的高端公寓,受让了武汉一宗豪宅项目……
港资房企抄底内地房地产,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尽管港资房企偏好商业写字楼等存量物业,且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但是此次卷土重来,无疑也成为房地产市场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这也表明一个重要信号:外资依然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
厚积薄发的地产特长生
如果说,前面十年是快周转玩家的高光时刻,当前则进入赚慢钱者的辉煌时代。
地产变天之后,原本被奉为圭臬的滚动开发模式受到极大挑战。轻资产、强运营的优势表露无遗。
一批擅长“赚慢钱”的房企,在这一轮地产下行中逆流而上。
典型如万达。这几年大家发现,万达真是稳:
仅在去年,就买入了5家奥克斯广场,拿下了北京SOLANA蓝色港湾、五棵松卓展购物中心的经营管理权,还接管了建业集团的全部商业项目。
去年,万达商管租金收入508.5亿,在管面积达到6556万平方米。
轻资产的万达,为同行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其实,在住宅开发领域,也有一批坚持赚快钱和赚慢钱相结合的房企,典型如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前者六大航道之一的商业航道,去年租金收入已增加至81.5亿元,后者奉行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经营策略,是这一轮为数不多安全着陆的民企之一,也是今年第一批出手拿地的民企代表。
存量物业运营得当,将是源远流长的“现金牛”。不仅能贡献业绩,还能有效增厚房企的安全垫,让房企拥有穿越周期的底气。
快速蹿升的地方国企
众所周知,这两年各地土拍都是国央企唱主角。不过,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地方国资已成为拿地主力中的主力。
据中指研究院的统计,去年22城集中供地,地方国资拿地金额达到总量42.0%,是几类拿地主体中占比最大的。
这个规模,从上榜名单也能窥见一斑。
以建发房产、越秀地产、华发股份等为代表的地方国企,以强劲姿态晋升为地产行业的新黑马。
以建发房产为例,去年全年累计权益拿地金额544亿元,位列行业第4,仅次于华润、中海、保利,是排名上升最快的地产国企。销售业绩也保持正增长,2022年全年销售额超1700亿元,入围行业10强。
建发房产的母公司是厦门最大国企——建发集团。
来源:中指研究院
再如越秀地产,也是近两年备受关注地产国企。
近两年,越秀地产增长势头强劲,无论的销售排名还是拿地力度都持续上升。其中,2022年合同销售额达1250.3亿元,较2021年同比上升约8.6%。堪称当之无愧的行业黑马。
越秀地产的前身为广州城建,后来又有广州地铁入股,这为越秀地产拓展TOD业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TOD开发已成为越秀地产的招牌,去年TOD项目的销售额为越秀地产贡献了约20%的业绩。
地产国资房企崛起,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除了建发房产和越秀地产外,还有来自珠海的华发股份、来自厦门的国贸地产等等,以及其他一众的地方城建城投、安居集团等都在快速“上位”,形成了地产行业一股新的势力。
全面爆发的建筑企业
近两年,地产行业还有另一股强劲力量在逆势上位,这便是以房屋建筑/基建建设为主业的建筑巨头们。
据中指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新增货值排行榜上,中国铁铁建、中国中铁、中建旗下多家子公司等中字头建筑“大佬”均榜上有名。
其中,中国铁建全年新增货值1218亿元(全口径),位列行业第五,仅次于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及中海地产。
中国中铁也凭借613亿元的新增货值挤进了行业top20。
中建系旗下的中建三局、中建东孚、中建玖合、中建八局均入围百强榜单,新增货值累计达1029亿元。
2023年以来,中字头建筑企业继续在土拍市场“买买买”,截至目前,中国铁建、中建壹品、中建智地等也都有新增拿地。
从销售业绩来看,建筑企业的房开业务已进入爆发阶段。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2022中建系有6个工程局的地产平台销售额破百亿,其中,中建东孚(属八局旗下)和中建壹品(属三局旗下)的销售额分别达到505.2亿和401.8亿。
中国铁建的地产销售额也达到1283亿,位列行业第15,中国中铁凭借752亿销售额跻身行业第24。
目前,部分建筑企业出品的地产项目,在市面上已颇有影响力。凭借着较低的融资成本,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再加之近年来新增的大规模土储,接下来建筑企业的房开业绩进一步爆发,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这股地产势力,绝对不容小觑。
小结
经过这一轮的深度调整,地产行业原本的竞争格局已被改写,一批房企没落的同时,新的势力也在崛起。尽管无法断言谁会领胜,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行业分化加剧,未来的中国房地产业一定会更加多元化。
点击下图,让业务目标无缝承接收益目标
上一篇: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500字_五猖会主要内容概括50-焦点速读
下一篇:最后一页
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一女子实名举报父亲曾在2021年被多人殴打致死,网传该女孩也被人带走后失联。是否已被找回,对于涉事施害者二刘,去
(原标题:ST摩登:广东佳盟商贸有限公司没有增持)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6日讯,有投资者向ST摩登(002656)提问,你好,广东佳盟商贸有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