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 
环球聚焦:诸葛亮临死把大权交给政敌,却因政敌疏漏,让蜀国大将叛逃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时间:2023-03-27 18:00:24


【资料图】

魏延,乃是蜀国的一代大将,蜀国被封将的,一共只有四人,这魏延就名列其中。魏延的能力,诸葛亮是很欣赏的,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曾起过要重用魏延的心思。魏延一开始跟随的主公,并不是刘备,但是几经了解,他终于发现自己一直想要的主公就是刘备,于是不惜和自己的老东家撕破脸,用自己的职权和能力,来助刘备。刘备也看见魏延身上的能量,本来任用背主之人,总会有些忌讳,但魏延还是凭借自己的忠心,赢得了刘备的信任。

传言诸葛亮看见魏延的第一眼,便知道此人并不普通,诸葛亮认为魏延的长相,头上面有反骨增生,这是魏延即将叛变的标志。而史实其实不然,魏延虽然叛变,但他是被逼迫的。在评判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有人褒扬魏延,有人贬低他,不过无可置疑的,是魏延本身的武力和智力因素。

正是由于这些能力,让诸葛亮在离开人世之前料理后事的时候,认为魏延会成为一大阻碍,所以不惜任用自己的政敌,让自己的政敌接手自己的大权。当时,魏延是军中的第二把手,本来,诸葛亮这个一把手死了,他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而且军中,再无能与他匹敌的人物了,但没有想到,突然出现了一个自己根本就没有注意的小人物夺去了他所想要的一切。这使魏延的心态瞬间失衡,魏延本来就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当下,暴躁的脾气便爆发了。

当新上任的军中一把手杨仪,准备实行诸葛亮临死前的嘱托,命全军撤退之时,魏延的愤怒终于有了一个发泄口。他不从杨仪的管辖,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的豪言壮语来抒发自己对于统一大业的看法,认为此时不能趁着机会征战,便会再无机会了。但是杨仪没有理会他,众人还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魏延便把自己的不满付诸实践了,他斩杀了杨仪。可怜的杨仪,刚刚上任没有几天光景,就碰上了魏延这么块硬骨头。而魏延,也确实是过火了,那毕竟是军中的一把手,是诸葛亮亲自任命的,自然是代表着皇帝的意思,何况杨仪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人哪是那么容易说要杀便杀死的?本来魏延在军中也算是有些追随他的人,见此情况,纷纷加入到讨伐魏延的队伍中。堂堂一代名将,最后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魏延还没有找到下一个主公,就被众人诛杀了。

魏延是冤枉的吗?其实不然,他的做法,忠于了自己的选择。他本来是有机会可以扳倒杨仪的,毕竟他是蜀国的一员大将,仰慕他,想要追随他的人,比杨仪的还要多。但是他却还是选择了一条最解气也是能把自己也逼上绝路的方式。虽然自己是解气了,但一个抗旨不遵,甚至斩杀上级的臣子,不可能再得到皇帝的信任,也很难再得到军中其他人的信服。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